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841|回复: 2

校友请关注:徐州师范大学关于加强校友工作的意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9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
 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学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五十年校庆以来,我校校友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丰富的校友资源,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学校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高对校友工作的认识,有效挖掘和凝聚校友资源,充分发挥校友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校友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校友工作的重要性
  校友作为母校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外部支撑和依靠力量,校友工作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校友广泛分布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他们最了解社会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需求信息,是学校有效的社会信息资源;校友是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承者,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经历和体验,是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校友取得的成就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是学校对外宣传的形象资源;校友的先进事迹和榜样作用对在校生具有信服的示范和教育作用,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德育资源;校友通过个人直接资助,或利用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为母校筹集款项,开展校企合作,献计献策等方式支持学校建设,是学校办学的物质和智力资源;校友是学校开展对外联络的重要纽带,是学校服务地方社会重要的公共关系资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校友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友资源,事关学校全局和长远发展。全校各学院、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校友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校友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做好校友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围绕“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三服务”工作目标,以感情为纽带,以沟通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为目的,努力开展校友工作,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我校建立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的基本框架奠定重要基础。
  二、完善校友工作体制,建立健全校友组织体系
  建立校院两级校友工作体制和长效机制。校友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把校友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完善校友工作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校友组织体系,加强校友工作队伍建设。在学校层面成立校友工作委员会,各学院成立校友工作办公室。形成学校领导班子重视、分管领导主抓、校友联谊会办公室指导协调、各学院为工作主体的校院两级校友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各学院开展校友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稳定的组织机构和信息渠道,以更短的组织半径开展校友工作,实现校友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健全学校校友联谊会、各地校友联谊会为基本架构的校友组织体系。我校现有校友十余万人,他们活跃在海内外各个领域。我校已在江苏省大部分地市和北京、广东、北美建立校友联谊会。广大校友通过校友联谊会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校友联谊会已经成为学校联谊校友,校友关心支持母校的重要平台。各学院要尽快成立校友联谊分会,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会长,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校友具体工作。要继续推进各地校友联谊会的建设,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的校友工作。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各地(包括海外)校友联谊会加强建设和开展活动,学校领导和学校校友联谊会人员要经常到各地同当地校友联谊会和校友密切联系,形成各地校友联谊会举办的大型校友活动均安排校领导出席的制度。

  三、建设交流平台,加强与海内外校友的联系,建立优秀校友事迹记录和宣传机制
  建立学校领导定期走访各地校友联谊会制度。学校领导外出公务期间,应尽可能安排时间会见当地校友联谊会负责人和知名校友,与各地校友联谊会始终保持密切的感情沟通和信息交流,了解当地校友资源优势,寻求双方合作支点,为校友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便捷。
  建立与各地校友联谊会及重要校友定期通报制度。以校友联谊会网站、《校友通讯》和校报为交流平台,建立优秀校友事迹记录和宣传机制,及时报道母校要闻和校友的新动向、新成就,保持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经常性联系。
  鼓励教师出外交流讲学、学生回乡时与当地校友进行联系。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寻访杰出校友”、“宣传校友事迹”等社会实践活动。
  逐步建立健全学校、学院两级校友信息数据库,全面完整反映校友状况。校友信息库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经常性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在学院。各学院要高度重视,专人负责,做好本院校友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通过各地校友联谊会、校友联络员和校友联谊活动等渠道,及时更新信息;学校校友联谊会办公室要做好全校校友信息汇总成库工作,定期发布,实现信息资源全校共享。要建立知名校友档案,专人负责联系,经常沟通情况,维持良好的校友关系,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
  四、继续推进校友捐赠与合作,拓展校友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渠道
  以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平台,贯彻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国家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做好校友的捐赠工作策划,拓展校友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渠道。
  加快校友“培爱”奖助学金的宣传和资金筹措力度。通过宣传、引导等各种方式倡导校友关爱母校,关注在母校就读的困难学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弟学妹顺利完成学业。要积极推进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利用校友企业或社会资金,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自主创业。
  开展校友年度捐赠活动。以“个人自愿、重在参与、贵在坚持”为原则,每年度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开展校友低额捐款活动,凝聚校友力量,增进校友关心母校、支持母校的感情,保持校友捐赠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培育与校友企业的合作项目。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以项目为载体,利用校友企业资源优势,在教学、科研、学校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大力宣传和鼓励成功校友和校友企业设立各类奖教金和奖助学金。各学院要充分利用成功校友的爱心感、成就感、情结感,加强与广大校友的沟通和联系,吸纳更多的成功校友在学校设立奖助基金项目。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友联谊和服务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校友联谊活动是激发广大校友爱校之情的纽带。学校和各学院要有计划地组织校友返校开展联谊活动,学院组织的重要校友活动要及时向学校校友联谊会办公室通报,学校相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和配合。
  要积极承办各类校友座谈会、议事会,通报学校、学院发展情况,听取校友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举办校友论坛、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介绍校友成长道路,宣传校友典型事迹,激励在校学生成长。建立班级毕业值年(毕业逢五周年或十周年)返校聚会机制,规范流程,组织校史馆和校园风光参观、增强校史校情认识,为校友返校聚会提供服务和便利。
  要跟踪关心校友的成长和成材,积极筹建校友活动场所,进一步明确和保障校友权益,对校友进出校园、使用学校场馆、继续教育、科研成果转让等提供方便和优惠。
  要开发和经营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友纪念品和宣传册,充分利用校庆日活动,校报、网站、广播电视以及校友刊物,精心打造校友文化品牌,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建设具有我校特色、健康文明的校友文化,增强母校对校友的亲和力。
  六、加强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
  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是校友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校友工作要从入学前开始做起。每位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的一刻,即成为我校校友。要在新生入学教育材料中,通过宣传重大校友联谊活动、优秀校友事迹简报、介绍各地校友联谊会情况等方式开展校友意识教育。鼓励各地校友联谊会开展新生入学前联谊和座谈会,介绍母校概况,帮助有困难的新生顺利入学。
  学生在校期间,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友联谊和服务活动,如座谈会、论坛、专题讲座、联谊会、与返校校友对话、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深化在校生的爱校意识、校友意识和母校情结。
  要在毕业班级中聘任合适人选担任校友联络员或召集人,着力培养一批校友活动骨干,负责本班校友信息的收集和毕业后与母校的日常联络。
  要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必要方便,促成他们与就业所在地的校友联谊会取得联系,参加当地校友联谊会活动,通过各种途径使其毕业后依然与母校保持联系。
  七、建立校友工作例会与表彰制度
  建立学校校友工作例会、校友代表大会、各地校友联谊会会长、秘书长例会制度。通报工作情况,共商校友工作重大事项,部署计划,总结交流经验。
  建立校友工作表彰制度,规范管理,充分调动校友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成效。对于校友工作组织健全、运行良好、成效突出的学院和地方校友联谊会,以及主动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校友工作的先进个人,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积极倡导、努力营造全校上下关心校友工作、支持校友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一年五月四日
新靖江论坛内发表的信息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发布信息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新靖江论坛联系删除!
新靖江论坛(www.xjjbbs.com www.0523.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校友资源的积累情况是一所学校办学成功的天然标尺之一,母校与校友间联系的强弱和合作成效的大小是学校管理水平及学校(院)地位的重要表征。近期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校党委徐放鸣书记亲自到校友会调研工作,并做出指示;任平校长对校友工作的开展给予高度关注;何保全副校长对近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相信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我校校友工作一定会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务实工作而取得明显成效。



每年10.19日:徐州师范大学校庆日
新靖江论坛(www.xjjbbs.com www.0523.cn)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州师范大学概况



  徐州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的转业干部速成学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第一任校长。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转制为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是当时苏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2009年,学校成为省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

  在学校发展史上,有著名的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50多年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敦行”的校训,发扬“厚重笃实,艰苦创业”的校园精神,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

  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占地2047亩,校舍面积78.06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室总面积1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11.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7亿元;图书馆藏书230万余册。学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以及成人教育学院、技术教育学院(社区学院)和独立学院科文学院。现有66个本科专业,覆盖十一个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覆盖11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和翻译硕士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4244人(含独立学院7932人),硕士研究生2714人(含教育硕士786人)。学校是全国首批200 所“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接收1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十余万名毕业生,一大批做出突出成就的徐州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6年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接受教育部单项专业评估也获得优秀等次。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0个,省级精品(优秀)课程47门(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教材6种,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获得中地共建实验室项目18项,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和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并且是江苏省五个区域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之一。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现有的1358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4人)、副教授44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13人。有中科院双聘院士2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双聘)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级人才(双聘)5人。1名教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名教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名教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名教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名教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3名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9名教师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名教师为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3名教师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1名教师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5人为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54人次为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38人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1人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3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

  学校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现有二级学科省重点学科8个(其中1个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2个,获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项;建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近五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近500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76项;获得包括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41项;共发表论文7250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等收录论文1775篇;出版著作163部,出版教材83部,获得专利46项。我校文科学报和《语言科学》杂志均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语言科学》还连续两届入选CSSCI来源期刊;理科学报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于2009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彰显。近年来,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与苏北十校共建教学科研联合体,与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和宁夏中卫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徐工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2010年,学校省级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五大研发中心的成立和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为推进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添了新的合作平台。

  近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特等奖等多项大奖,以及国际、国内多项重要体育赛事的单项冠军。校女子足球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主力队员曾入选国家队参加第五届女足世界杯和北京奥运会,以我校女足为班底组建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亚军。由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学校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四次被江苏省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一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联合表彰。
  学校已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三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四次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光荣称号。面向“十二五”,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新靖江论坛(www.xjjbbs.com www.0523.cn)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