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586|回复: 0

草木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5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
草木镇是个很大的镇子,大得像一座城。
为啥会很大呢?直白地说是因为居民多。那又为什么有很多居民呢?因为没有人住乡下了,原来的乡下人都住到镇上来,所有人都成了镇上人。这样一来,草木镇可热闹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人,人来人往的景象,几乎不分什么白天黑夜。自从所有乡下人都搬到镇上来后,镇子的面积一下子扩大了十几倍,吓得镇上原来的土著居民忙不迭地都搬到市里去了,把整个镇子完完全全留给了乡下人。
于是这个草木镇就成了一个超大的村队部。
据说在乡下人搬进镇子以前,这里还叫什么岳王镇,不知多少年过去了,现在还记得这里叫岳王镇的人,已经不多。因为乡下人刚开始进镇的时候,最担心的是镇上没柴火做饭,家家就把干草和木材大车小车地拉都镇上来,最多的时候,大大小小的街道都堆满了各色各样的草垛,最后把草木镇行政中心的大院里都填满了。这时候,镇长才如梦方醒,心里暗暗叫苦,但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当初想把岳王镇全镇进行城镇化,百分之九十的官员都是不同意的,只有镇长一个人坚持并拍板,官员们一气之下,纷纷撂挑子,也跟着原住民上城了。现在乡下人上镇了,却连个草垛堆放都管不住。
乡下人在乡下散漫惯了,总是那么不守纪律。
那天镇长从办公楼上下班,突然发现自己被草垛堵在了办公室的门口,连办公室的门都出不了,更别说出大院。只得叫政府大院的保安,忽然一拍脑袋,想起叫也白叫,因为连保安都进城去了。镇长站在楼上门廊里,沉思良久,忽然冲着一院子的草垛,喊了一声:今天起——咱岳王镇——改名了!叫草木镇!
喊完这句,遂解甲归城,辞职回城养老去了。
岳王镇也就改成了草木镇。
这是多少年前的事了,草木镇大街小巷里的草垛,早被初来咋到的居民做饭烧掉了,那阵子,草木镇的天空烟雾缭绕,连续数月云雾不开,人们刚搬到镇上的时候,大概是春季,夹杂着草木灰的云雾比油毛毡子还黑还厚重,就凭那娇气无力的春风,哪儿能撼得动它?直到夏季来临,正好大街小巷里的草垛也给人们消灭殆尽了,江浙沿海一带的开始形成的强劲台风又推波助澜,这才让覆盖了草木镇数月之久的“油毛毡子”灰飞烟灭。
好几个月没看到阳光的居民,总算认识到了阳光的珍贵,纷纷痛下决心,开始改用清洁能源。不知不觉间,草木镇就变得整洁、干净起来。
然而,即使这样,再也没有人愿意到草木镇来做镇长了。不过,不来就不来,草木镇照样日日夜夜地运转着,甚至还有点有条不紊呢。
草垛没了,大家都为重见天日感到高兴。

可有一户人家却为草垛的消失犯起了愁。
这户人家只有两个人,看上去稍微有些特别:一个是靠拾荒货度日的老太太,还有一个是她念六年级的孙子。老太太叫什么名字,已经没人去考证了,只知道老太太年纪着实已经不小了。不过人们猜到,老太太之所以为烧柴火犯愁,显然是因为她不会使用清洁能源。
她的孙子还是有名有姓的,就一个字:
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姓呢,还是名呢?没人说得清,说他有名有姓,大概因为“陶”这个字既可以作姓,也可以作名吧,反正也没有人去细作考证,而且学校的花名册就是这么登记的。
对这祖孙俩的印象,草木镇的居民们确实十分模糊,谁也搞不清他们是从乡下什么村子搬进镇子的,不过现在几乎人人都认识他们,特别是老太太,当大街小巷堆满草垛的时,好像只有这老太太缺柴火似的,总看见她背着个大竹筐满镇子捡柴火;现在草垛没了,老太太像被人断了生计,又总看到她木然站在那些曾经堆过草垛的地方,背上的大竹筐空空如也,一副很是失落样子。
真是没有办法啊,谁教草木镇人口暴涨的呢?人口暴涨嘴巴也会相应地暴涨啊,不要说食物了,连堆满镇子的草垛都给消灭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老太太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发现了新的商机:人们虽然消灭了草垛,却由此产生了神奇的衍生品——生活垃圾!这可是个能让人安身立命的宝贝!二话不说,老太太连忙背起大竹筐飞快地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竹筐放在脚下,毫不留情地一脚踩扁,再放进锅洞燃着了,用它做了一顿热气腾腾米饭,然后翻出一只不小于大竹筐的大编织袋,从此,老太太就开始了她的捡荒货生涯。
虽说老太太跟孙子两个人也算是一户人家,其实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屋子。他们现在就住在镇子西面,那是一个荒芜了的老街区,好在距离陶的学校倒也不是很远,200多米的样子。
这个街区的原始居民更早就进了城,有知道内情的说,进城时间起码在乡下人大批涌进镇子之前的五六年,当然他们还有的去了其它更大的城市,反正这个街区年代十分久远了,现在已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只要你到了那里,总会让你联想到阴森凄凉这些字眼。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就很少有人来这里,连乡下人这些后来者都不愿意涉足这里了。
老太太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带着陶就住这里了,再怎么说,先有个安身之所总是最最要紧的。
新靖江论坛内发表的文章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新靖江论坛联系删除! 发布信息请选择合适的版块,发布信息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请勿重复发布信息,请勿发布垃圾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线电话:0523-84837888|站务咨询:18952637888|手机客户端|手机版|小黑屋|新靖江论坛 ( 苏ICP备18055248号 )

GMT+8, 2024-4-29 22:33 , Processed in 0.2023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