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白衣堂的人

关于锡剧爱好者知道的一点点事……大家分享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1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吸收民间小调上又增加了紫竹调、春调等。由于“对子戏”剧目的发展,曲调的丰富,加上内容的增多,故事情节的复杂,也就突破了原有的形式,使剧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场戏阶段中的“小同场”。同场戏可分为“小同场”和“大同场”两个阶段,“小同场”是在农村演出时的产物,而“大同场”则是进入城市以后的产物,这是锡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小同场”大约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二十余年间。辛亥革命后的国民政府有关当局,视滩簧“伤风败俗”“俚俗淫秽”,也多次下令取缔。滩簧艺人被迫走街串巷或向外地流动,大多数艺人流落在乡土僻壤,送艺卖唱,养家糊口。
新靖江论坛内发表的文章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新靖江论坛联系删除! 发布信息请选择合适的版块,发布信息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请勿重复发布信息,请勿发布垃圾信息。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1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经过民间的演唱流变衍化,一代代艺人的加工提高和姐妹艺术的借鉴融合逐渐形成锡剧的雏形,锡剧最早出现于无锡东乡的羊尖严家桥一带。主要表现形式有山歌小调、弹词、宣卷、花鼓滩簧等。锡剧是由武进、无锡一带的东乡小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发展而成的汉族戏曲剧剧种之一。其后又陆续吸收了江南民间“采茶灯”的舞蹈,辛亥革命前后搬上舞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锡剧前辈王嘉大把原来的“常州滩簧”推向了较为成熟的锡剧艺术,收了多位高徒,包括武进、无锡、丹阳、宜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有梅兰珍、王兰英等名角。


  2008年6月7日,锡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种简史


  1.大约清乾隆、嘉庆至道光年间,锡常乡民用当地的民歌小曲说唱故事以自娱,称为“东乡调”。



  2.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演唱生活中的小故事,由于语音唱腔略异,又分“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滩簧吸收了江南民间舞蹈“采茶灯”的身段动作,并曾用采茶灯、花鼓戏的方式演出,故又被称作“花鼓滩簧”。

  3.之后,滩簧戏多为二人一档,在农村中活动,所演节目只有一旦、一生(或一丑)两个脚色,称为“对子戏”。



  4.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京、簧合班”,即是滩簧班子和京剧演员的合作。

  5.1908年后,滩簧戏进入城市,又发展为多至几十人同场演出的“大同场戏”,开始演出大规模戏。



  6.辛亥革命前后,常州、无锡的滩簧戏正式搬上舞台,并先后进入上海,不久逐渐合班演出,改称“常锡文戏”。

  7.20世纪30年代,又吸收了杭州武林班的大陆板,苏州文书调的“玲玲调”,苏州滩簧和申曲的“迷魂调”与“三角板”,京剧的“高拔子”以及《春调》、《紫竹调》、《九连环》、《绣荷包》等江南地区汉族小调,使唱腔更加丰富多彩。



  8.1935年,江苏严禁滩簧。伪江苏省第一区党务指导员办事处下令无锡县党部严加取缔“淫剧”。9月27日,无锡第一台、中东、中央、耀记等戏院在报上联合刊登宣言,责难当局对滩簧“既不改良,又阻止改良,是对不起无锡社会的”,同时,各戏院联名向伪省党部、伪省教育厅具呈宣称:“誓死反抗任何不公道的待遇”,要求“派员来无锡调查处理”。10月5日,伪省党部派委员潘国俊前来调查观看,无锡第一台在《人报》、《锡报》上刊登广告,使用“无锡文戏”名称“公演《克宝桥》”。潘委员观后表示“甚为满意”,并称“无锡文戏在艺术上、社教上评价都是极高的”“(滩簧)假使都能这样,是绝无疑异的”,对递送的一份《无锡文戏改进意见书》表示同意。当即成立了“无锡文戏改进委员会”,聘请当时在无锡社桥“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担任戏剧教授的谷剑尘为委员(谷教授为浙江上虞人,二十年代初,即和应云卫等在上海组织成立“戏剧协社”,还和沈雁冰、郑振铎等成立了“民众戏剧社”,影响很大)。“无锡文戏改进委员会”在谷剑尘的主持下,讨论了“无锡文戏实行彻底改革的方案”,发出了“征集各界对无锡文戏批评改进之意见”,作出了“训练滩簧演员的办法”,规划了“定期出版研究专刊”`等等措施,使“无锡滩簧”进入了“文戏时期”,也为锡剧开创了新局面。随后,苏州成立了“苏锡文戏改进会”,上海成立了“常锡文戏改进会”,江阴成立了办事机构。后来,文戏渐衰,锡剧又归纳为“锡帮”(含江阴、苏州、常熟),“常帮”(含宜兴),乃有“常锡剧”之名称。



  9.1952年“常锡文戏”定名为“常锡剧”。

  10.1954 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后,“常锡剧”统称“锡剧”。
新靖江论坛内发表的文章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新靖江论坛联系删除! 发布信息请选择合适的版块,发布信息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请勿重复发布信息,请勿发布垃圾信息。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8 1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角色行当:

  锡剧的角色行当虽有分工,但较粗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对子戏阶段,男角称"上手"(或称"左口"),女角称"下手"(或称"右口")。
  小同场时期,角色增多,角色行当已由对子戏的"三小"发展为小生、老生、滑稽(丑)、老旦、花旦五行。
  大同场时,进一步分行,小生有"风雅"、"文武"之分,老生有"家庭老生"、"文武老生"、"奸雄老生"之分,滑稽有"潮流滑稽"(演唱时事新闻)、"呆派滑稽"(又称"冷面",以阴噱见长)之分,老旦有"家庭老旦"、"彩旦"之分,花旦有"青衣悲旦"、"文武花旦"、"闺阁花旦"、"风骚花旦"、"小旦"(又称"丫头旦")之分。



各行根据不同角色,又分成各种小行:
  小生:分风雅小生、文武小生、反派小生(亦称"滑稽"小生)。
风雅小生扮演各类青年书生,重唱工,如《珍珠塔》的方卿等。
  文武小生扮演各类青年武将,文能唱、武能打,如《五虎平西》的狄青等。
  反派小生扮演各类纨绔子弟,唱腔多为大段〔中急板〕,如《何文秀》的张堂等。
  老生:分家庭老生、文武老生、奸雄老生。
  家庭老生扮演员外、官员一类角色,重唱工,如《珍珠塔》的陈培德等。
  文武老生扮演各类将帅,亦要能唱能打,如《换刀杀妻》的李广等。
  奸雄老生扮演各类阴险奸诈的官员,唱念都用虎音,如《五虎平西》的庞吉等。
  滑稽:分潮流滑稽、呆派滑稽(亦称"冷面滑稽")。
  潮流滑稽扮演各类诙谐风趣人物,善于演唱当时当地新闻,如《盘陀山烧香》的单宝林等。
  呆派滑稽扮演各类呆傻、憨厚人物,善以"阴噱"取胜,如《双珠凤》的来富等。



  老旦:分家庭老旦、彩旦。
  家庭老旦扮演各类心地善良的老年妇女,重唱工,如《珍珠塔》的方杨氏等。
  彩旦扮演正直泼辣或虚情假意的中老年妇女,表演上能唱能做,动作灵活,如《何文秀》的杨妈妈等。
  花旦,分青衣悲旦、文武花旦、闺阁花旦、风骚花旦、小旦。
青衣悲旦扮演各类端庄稳重的贤妻良母,重唱工,如《铡美案》的秦香莲等。
  文武花旦扮演各类青年女将帅,要文能唱、武能打,如《三请樊梨花》的樊梨花等。



  闺阁花旦扮演各类官家千金或名门闺秀,唱段较为细腻、文静,如《西厢记》的崔莺莺等。
  风骚花旦扮演各类风流妇女,唱做都较为放荡,如《天雨花》的辛含春等。
  小旦扮演各类美丽窃窕的少女或聪明伶俐的丫环,唱做都较为活泼,如《玲珑女》的李翠英等。
  锡剧多数班社演员较少,行当一般不齐,演员分工不专。
新靖江论坛内发表的文章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新靖江论坛联系删除! 发布信息请选择合适的版块,发布信息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请勿重复发布信息,请勿发布垃圾信息。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0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剧目:

  锡剧传统剧目约计有277个,如:《卖馄饨》、《卖桃子》、《卖汤团》、《卖花带》、《卖草囤》、《卖水饺》、《卖排骨》、《摘毛桃》、《摘菜心》、《摘石榴》、《借汗巾》、《借披风》、《借黄糠》、《盘陀山烧香》、《牙痕记》、《烧骨记》、《咬舌记》、《灰阑记》、《蓝衫记》、《金环记》、《鲫鱼记》、《红鞋记》、《吕布与貂蝉》、《宝莲灯》、《红鬃烈马》、《武松杀嫂》、《薛刚闹花灯》、《金玉奴》、《斩经堂》、《昭君出塞》、《陈杏元和番》(《二度梅》)、《隋炀帝看琼花》、《梁祝》、《碧玉簪》、《火烧红莲寺》、《荒江女侠》、《包公案》、《七侠五义》、《血滴子》、《珍珠塔》、《双珠凤》、《玉蜻蜓》、《白蛇传》、《孟丽君》、《孟姜女》、《何文秀》、《杨乃武与小白菜》、《描金凤》、《啼笑因缘》、《秋海棠》、《枪毙阎瑞生》、《黄慧如与陆根荣》、《苦命的女单帮》、《卜灵望》、《陈阿尖》、《一条黄瓜三扁担》、《显应桥》、《庵堂认母》、《庵堂相会》、《双推磨》、《君臣游苑》、《红花曲》、《海岛女民兵》。



传承人物:

  高林福生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是现今的武进牛塘镇沈家弄高家塘人。而真正使滩簧走向常锡剧的领军人物当属高林福的弟子王嘉大,年轻时被誉为满天红。他承上启下,对滩簧的改革、创新起了开拓性的作用。



  王嘉大1885年农历正月三十日,出生于武进湖塘王野鸡村,家境清贫,父亲为塾师,曾随父上过几年私塾。21岁拜滩簧艺人高林福为师,开始其演唱艺术生涯。初学旦角,以青衣见长,后因身材高大,32岁后改演小生,兼及老旦,老生等。只因第一次去上海小世界演出时,广告牌上写的是王嘉大,从此一生阴错阳差改了姓。他开创了化妆滩簧的先声,把滩簧从坐着清唱,发展到又唱又表演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使滩簧进一步具备一个新型剧种的雏形。接着又编演大同场戏,演出题材内容更为复杂丰富,情节曲折角色行当众多的大同场戏。



  开始以城市的剧目,及其形式来影响农村。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开创了新局面,奠定了一个剧种的基础。解放后,王嘉大写出11个对子戏。省常锡剧团整理上演的《庵堂相会》电影剧本,就是根据他的原稿改编的。1957年,省常锡剧协会筹委会成立,公推王嘉大为主任,主持日常会务工作。1964年7月在无锡寓室里整理剧本,因高温晕倒,导致中风,救治无效,7月初六日逝世,终年80岁。无锡市常锡剧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追悼会后,灵柩运回武进湖塘王野鸡村安葬。



  梅兰珍是常州南门外武进县湖塘镇降子桥人。“梅派”唱腔创始人。她的唱腔声美腔圆,甜糯婉润,华丽多彩,韵味醇厚。在常锡剧旦角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她擅长随着角色思想感情的变化,创设新腔。她系中国剧协会员,著名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家毛主席、周总理生前都看过她演出的剧目。
新靖江论坛内发表的文章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新靖江论坛联系删除! 发布信息请选择合适的版块,发布信息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请勿重复发布信息,请勿发布垃圾信息。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2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舟国颖快 发表于 2016-10-23 14:02
我顶啊。接着顶

谢谢谢
新靖江论坛内发表的文章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新靖江论坛联系删除! 发布信息请选择合适的版块,发布信息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请勿重复发布信息,请勿发布垃圾信息。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线电话:0523-84837888|站务咨询:18952637888|手机客户端|手机版|小黑屋|新靖江论坛 ( 苏ICP备18055248号 )

GMT+8, 2024-4-27 11:49 , Processed in 0.1608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